火神爷买衣服
,一个生意人在汉阳一家饭店里吃饭,与同桌的老头拍起家常话来。老头问:“客官是哪里人氏?”生意人答道:“小可是固始县人。”老头自述是商城县余集人,并说自己来汉阳想买件衣服,可惜钱没带够,想借点钱。当生意人从他家路过时就叫家人还他,并把新衣掌也带回。生意人问他具体姓氏住址,他说:“我姓罗,家住余集东边的龙河,那有三间瓦房就是我家。”生意人看他真诚的样子就答应了。
第二天,生意人带着那老头的新衣裳就往回走。到了余集,四处打听姓罗的人家,人人都摇头不知。他心里纳闷,心想该不会是这老头糊涂吧?他又问龙河岸边的三间瓦房在哪里,人们说那是火神庙。这一说可把他惊呆了,慌忙来到庙内,果见一火神爷神像立在上面,衣服已破烂。一看面孔,原来就是那老头。生意人忙跪地下拜,送上衣服。一不小心,碰动了香炉。他用手去扶,见香炉下放着几串钱,一数正是所还的钱。
这事不久就传开了,并且都知道余集的火神爷姓罗。
每年正月初七,由会出面,以街为单位统一组织人员雕塑、朝供,六街做供,一街主持,主持街不办花供,只准备供桌、搭彩棚。彩棚一般都搭在高台上,又叫朝台。彩棚长三丈,宽两丈,高丈余,四壁幔围,上扎顶楼,像寺庙一般庄严肃穆;再置六道彩门,五颜六色犹如雨后彩虹。彩棚里主要是供奉的“火神像”,但从上世纪“”后期,火神像被*的画像代替。原火神像是民间画师画在一块白布上的,高约六尺,宽四尺,三头六臂,赫面红颜,豹头火眼,六臂执风火俭、火蛇、火葫芦等火器,气势威毅,每年只这一次面。
花供会,又叫“火神节”。据传说,正月初七“给火神爷做生”,把这定为“火神的生日”。即时,家家户户烧香摆供,祈求火神赐福。那时候,穷苦人家拿不出鸡、鱼、肉等较好的礼品,只好用捏蒸成鸡、鸭、鱼、猪头等仿生面塑代之。后来又发展成用白萝卜刻成香瓜圣果、亭台楼宇等艺术品。种类也由原来单纯的鸡、鱼、肉发展为水果、蔬菜、花草及戏剧人物、瑞禽珍兽等等,其形象逼真,生动传神,五彩缤纷,故谓之“花供”。
火神爷是民间称之为火德真君。是中国**传说中的火神,它是人们信奉的诸神中老的神祗之一。相传,在远古时期,燧人氏钻木取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并使人类进入了熟食阶段。为了纪念他,人们尊称他为“火神”。在原始社会里,原始人群每年在他们认为象征着“火”的夏季里祭祀火神,答谢火神对人类的赐福和恩德。在秦代以前,祭火神就已成为国家祀典的“七祀”之一。后来,此俗主要流行于中国民间,有的隆重、有的随便,有的在夏天,但大多数地区则在春节后的正月里。历史上中国民间就有在正月初七举办火神会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