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爷坐轿
余集火神爷在武汉玩了几日,屈指一算,一年一度的六月二十三日的火神庙会到了。他请了一个戏班,要他们赶到余集唱三天大戏,自己就急忙往回赶。当走到小界岭时,实在走不动了,就请了一乘小轿,想坐轿回去。轿夫问:“你老人家住哪里?”火神爷说:“在余集街东龙河边。”轿夫就抬着他来到了余集街东面的小山上,见有三间大瓦房就停下了。老头下了轿说:“你二位受累了,请在这里等着,我进去拿钱。”说着就进庙去了。
轿夫在外面等呀等,等了很长时间不见人出来,就进庙去找。见一位和尚,就问:“你这儿有位老者从武汉回来坐我的轿,说拿脚钱怎么不见了?”和尚说:“庙里没有谁去武汉啦?”轿夫把坐轿人模样一说,和尚一惊说:“莫非是火神爷去的?”轿夫一听也是一惊,忙说:“要是火神爷坐轿这钱我们就不要了。”二人来到火神爷香案前烧香
下拜,插香时就见香炉下压着几串钱,轿夫愕然不敢拿。和尚说:“既然火神爷已把钱拿出来了,你们就不要客气,不然火神爷会不高兴的。”轿夫收了脚钱,对火神爷磕了几个头就出庙了。没两天,武汉戏班也到了,唱了三天大戏。
以后,此事传开,火神庙香火也兴盛起来。
每年正月初七,由会出面,以街为单位统一组织人员雕塑、朝供,六街做供,一街主持,主持街不办花供,只准备供桌、搭彩棚。彩棚一般都搭在高台上,又叫朝台。彩棚长三丈,宽两丈,高丈余,四壁幔围,上扎顶楼,像寺庙一般庄严肃穆;再置六道彩门,五颜六色犹如雨后彩虹。彩棚里主要是供奉的“火神像”,但从上世纪“”后期,火神像被*的画像代替。原火神像是民间画师画在一块白布上的,高约六尺,宽四尺,三头六臂,赫面红颜,豹头火眼,六臂执风火俭、火蛇、火葫芦等火器,气势威毅,每年只这一次面。
从火神祝融
传说,黄帝火官有火正祝融,曾用火攻大战蚩尤。一直以来,火神祝融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人类同自然作斗争的一种希冀,寄希望于火神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光明和幸福,驱除邪恶,免祸。
花供会,又叫“火神节”。据传说,正月初七“给火神爷做生”,把这定为“火神的生日”。即时,家家户户烧香摆供,祈求火神赐福。那时候,穷苦人家拿不出鸡、鱼、肉等较好的礼品,只好用捏蒸成鸡、鸭、鱼、猪头等仿生面塑代之。后来又发展成用白萝卜刻成香瓜圣果、亭台楼宇等艺术品。种类也由原来单纯的鸡、鱼、肉发展为水果、蔬菜、花草及戏剧人物、瑞禽珍兽等等,其形象逼真,生动传神,五彩缤纷,故谓之“花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