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C发布线性工程基础标准,打了谁的脸?
如果说,上面从道路几何原理角度的讨论,只是一家之言的话,那么,笔者与大家分享国际BIM标准组织——buildingSMART是如何定义道路和桥梁BIM的。
在2015年之前,国际BIM标准IFC的重点在于建筑类工程方面,并没有适用于公路、城市道路、铁路等线性基础设施工程的IFC标准和分类。因此,一些急切希望与国际IFC标准接轨的道路类项目,只能把道路作为一种整体性的、附加性的“项目块”直接嵌入或挂在符合IFC的库中。实际上,这样的整体附加块并不具备IFC标准的共性,并不能实现IFC标准所希望的数据共享、共用的目标的。因为,这样附加的整体性外部引用的块,往往只能自己生成、自己读取,并不能被第三方直接读取应用的。
建模前需先对工程进行分析,确定工程的类型,长度,宽度,包含的结构物等,明确需要建模的目标。收集工程的图,特别是.dwg地形图和地形测量数据文件等。道路建模其地形点、等高线、地物等基础的测量数据是关键,对于不同情况的工程有不同处理法办法,可以直接从原始地形图提取高程点、等高线、断裂线等数据。
其实桥梁作为公共建筑物的一种,初的存在价值是源于人类生活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当桥梁开始作为一门学科存在时,它也逐渐变成了人文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并以其实用性、艺术性极大的影响呵改变人的生活环境和城市形态。因此尽管在桥梁的上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它的结构艺术和视觉效果,但事实上,实用性、地域性、受众需求甚至是文化的背景都应该是考察的重点。
此使通道以及其周边保持了空间开放性。桥的各个部分结合,融为一体。桥体的材质和颜色使得整座桥更加统一。桥的两侧按照桥体的轮廓装有LED灯,即使在日落之时,也可确保桥的美丽景致,增加城市的艺术景观的视觉效果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