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日本建筑源于中国而能够发扬传承,而中国现代建筑却来自欧美,更纠结的是反而掀起一场仿古建筑浪潮?
先了解下仿古建筑吧。仿古建筑指在建筑形式上较忠实地模仿传统建筑,并保证建筑外观基本上反映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其结构、材料及施工技术方面均反映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是近现代的建筑作品。仿古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取一定的措施达到木质效果。
中国建筑除了建筑形式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外,建筑工艺也随着历史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不断演化并趋向成熟。制作方式上划分为:土作、木作、瓦作、石作、油漆作、彩画作、裱糊作、搭材作,每个专业的制作方式又有很多传统的制作工艺。石作、油漆作、彩画作等很多工序无比繁杂,工艺非常精湛,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工匠无比高超的技艺。
近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加之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建筑变化较大,古代建筑的元素已经越来越少, 惟有骨架结构体系越来越成熟。
中国古代建筑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所特有的形制,它既是梁和柱之间传递荷载以及承担抗震作用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与一体的精华所在。随着现代结构形式及建筑材料的发展,斗拱这一重要的结构构件应用在仿古建筑中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实质作用而仅仅作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装饰构件。但是它作为古建筑的代表性构件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大多以庭院为组合单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围合成中间的庭院。这样的庭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内部开敞而富于变化,外观较封闭。按照中国的封建礼制观念,庭院强调中轴对称布局,以突出主体建筑,并求得整体的平衡。正是由于这种理念,古代建筑的单体建筑形式也是高度统一,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等,不论其规模大小,外观体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这些特点难免单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的古建筑的多样性,而古代建筑师则从建筑组群沿轴线作多层次的纵身布局,从而使庭院变化丰富多彩的。而在古代园林的设计中这些特点并不明显,原因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以“师法自然”为原则,极尽自由灵活之能事。这才有了现在我们熟知的各式园林。